“使用者故事”是一种用户研究方法,它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需求,来指导软件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最早提出“使用者故事”概念的是一位名叫艾略特·阿伦森(Elliott Aronson)的软件工程师。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这一理念,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方法。阿伦森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他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人们在使用产品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受到他们的故事和经验的影响。因此,他提出了“使用者故事”这一概念。
阿伦森认为,每一个用户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信仰、经验和期望。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动机,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此外,阿伦森还强调,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用户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仅仅关注产品的功能和技术特性。他认为,只有当产品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和期望时,用户才会愿意使用它。
阿伦森的“使用者故事”理论对后来的软件工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软件工程师都受到了他的启发,开始重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努力将用户的故事融入产品设计之中。这种设计理念逐渐演变成了现代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总之,艾略特·阿伦森是最先提出“使用者故事”概念的软件工程师之一,他的理论为后来的软件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