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1. 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提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 加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制造业、农业、能源、交通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 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5. 加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安全保护,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具体目标
1. 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左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2.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到2025年,力争培育10家以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3. 加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制造业、农业、能源、交通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到2025年,力争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制造业、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4. 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到2025年,力争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智慧城市、数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5. 加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安全保护,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到2025年,力争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资源等方面的安全保护,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到2025年,力争实现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实施路径
1. 加强政策支持,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投入,鼓励金融机构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信贷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创新能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4.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推动制定国际标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贸易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之,“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提升整体实力,培育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加强安全保护,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