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INFOSUPER银行ATM系统的序列图时,我们需要关注系统的各个参与者以及他们之间交互的方式。以下是对该系统可能的序列图描述:
一、系统初始化阶段
1. 用户:启动ATM系统,选择操作界面。
2. ATM:接收用户选择,显示欢迎信息和操作指南。
3. 操作系统:加载必要的系统软件,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
4. 安全模块:检查用户的合法性(例如,通过验证PIN码或使用生物识别)。
5. 网络模块:建立与银行的服务器通信连接。
6. 用户界面模块:显示系统状态,如等待队列长度和可用交易类型。
二、用户输入请求阶段
1. 用户:输入要执行的操作(如查询余额、取款、存款等)。
2. ATM:处理用户输入,将请求转换为系统内部可以理解的形式。
3. 操作系统:调用相应的功能代码,执行具体操作。
4. 安全模块:验证用户身份和交易合法性。
5. 网络模块:确保与银行的通信是安全的。
6. 用户界面模块:更新用户界面,提供反馈给用户提供操作结果。
三、处理结果返回阶段
1. 操作系统:完成操作后,返回操作结果给ATM。
2. ATM:展示给用户操作结果,并可能要求确认或再次输入。
3. 用户:确认或拒绝操作结果,如果需要,重新输入。
4. 安全模块:确保交易安全,记录交易日志。
5. 网络模块:确保数据正确传输,处理任何错误情况。
6. 用户界面模块:更新用户界面,准备下一个请求。
四、异常处理阶段
1. 操作系统:遇到错误或异常情况时,通知用户并尝试恢复操作。
2. 安全模块:记录错误并通知维护人员进行修复。
3. 网络模块:尝试重新建立与银行的通信连接。
4. 用户界面模块:通知用户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建议。
5. ATM:继续处理其他未完成的请求。
五、系统关闭阶段
1. 用户:结束所有操作,关闭ATM。
2. ATM:释放资源,关闭系统。
3. 操作系统:清理内存和文件系统。
4. 安全模块:关闭所有安全相关的服务。
5. 网络模块:断开与银行服务器的连接。
6. 用户界面模块:关闭用户界面,准备退出。
综上所述,这个序列图描绘了INFOSUPER银行ATM系统从用户接触开始到系统关闭的整个过程,包括用户与ATM之间的交互,ATM内部的处理流程,以及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