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核心电子元器件。
1. 电子管时代(1947年-1958年)
在这个阶段,核心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管。电子管是一种能够放大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它由一个阴极、一个阳极和一个栅极组成。电子管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产生非常高的电压和电流,但缺点是效率较低,发热严重,寿命短。因此,电子管主要用于早期的计算机中,如ENIAC计算机。
2. 晶体管时代(1958年-1965年)
在这个阶段,核心电子元器件是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动。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晶体管成为了计算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ENIAC计算机升级为EDSAC计算机。
3. 集成电路时代(1965年-1970年)
在这个阶段,核心电子元器件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晶体管和其他元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技术。这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集成电路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ENIAC计算机升级为EDSAC计算机,后来又升级为IBM 701计算机。
4. 微处理器时代(1970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核心电子元器件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一种小型化的计算机系统,它包含了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强大,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目前,微处理器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的核心元器件,如Intel x86系列处理器。